指導老師:上德下真法師 上德下如法師
時間:102年4月17日下午2:00~4:00
[改過修善災消福來﹣太上感應篇講記擷要]
指導老師導讀
【敗人苗稼】
「敗人苗稼」講破壞農夫的莊稼。以此類推,凡是破壞別人的謀生工具、生活資具、物質受用等方面的行為,都屬於造這種惡業。
【破人婚姻。】
「破人婚姻」包括破壞別人家庭的和睦。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。造什麼樣的業因,必定遭受什麼樣的果報。
【苟富而驕,苟免無恥。】
「苟富」指稍稍富有,並不是大富。「苟富而驕」指稍稍富裕一點就驕奢了。夫子說:「行己有恥。」人不能不知恥,不知恥的人,永遠不會上進。「禮記」講:「臨財毋苟得,臨難毋苟免」孔夫子說:「知恥近乎勇。」勇就是佛家講的勇猛精進。佛說: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、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我們不能放下妄想,執著,就是不知恥。了凡先生勸人發三種心:第一、恥心,知恥;第二、畏心,畏懼天地神明;第三、勇心,勇猛改過。恥心是真心懺悔,勇心是真正改過。世間讀書人不能希聖希賢,學佛人不能成佛作祖,皆因缺乏這三種心。永不再造才是真懺悔。遇到災難時,我們要與社會大眾共患難,幫助苦難的眾生度過災難,絕不能只求自己倖免。
佛陀「福、慧二足尊」。他為我們所示現的,仍是惜福、節儉。我們沒有看到哪尊佛菩薩浪費。
古人講:恭敬、節儉是福報的根源,驕奢、傲慢是災禍的根源。
【認恩推過,嫁禍賣惡。】
這就是「冒功」。好事不是自己做的,都要冒認,把功勞據為己有。自己的過失,卻嫁禍於人。
【沽買虛譽,包貯險心。】
「沽買虛譽」就是打知名度。出名是好事,而虛名是一切障礙、災難的根源。古籍中記載的世出世間聖賢,都是謙虛謹慎,尊敬別人,抬舉別人。如果參透這其中的道理,也就是學會做人了。
「包貯險心」指居心險惡,心善、行善,所得果報必善。
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種種災難都是人們心懷不善而感召來的。
【挫人所長,護己所短。】
看別人有長處,勝過自己,想盡方法去障礙;對於自己的缺點,盡力遮掩。這些都是大惡。這些都是從嫉妒生起的。
眾生造作這些惡業,都是由於堅固的我執。於是我愛、我見、我癡、我慢,四大煩惱常相隨。這是人們無量劫來生死輪迴的病根。
如果起心動念仍是自私自利,對別人的長處嫉妒障礙,對自己的缺點儘量掩蓋,這樣的人念佛念得再好,也不能往生。
影片欣賞
「台灣以愛為寶、以善為寶」,用愛澆灌這塊土地。
「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」
葉春慧志工的行善義行─小人物大善行。為了愛,全台走透透,為災區蓋屋,兩天蓋好一間房屋,有隔間有傢俱。
許毓丕牙醫帶領醫療團隊,每半年到柬埔寨一次義診,醫療費用300萬元,團員100人,全自籌募。
佛陀問第子:「恭養一個修行人,及一個乞丐,那一個功德大?」
恭養修行人,希望得到加持是貪功德;恭養一個乞丐是憐憫心,慈悲心才是真功德。
「劉素雲 慧海拾貝」
古人說:「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。」苦難中一切要忍受,才能消業障。業障是我們多生累劫所累積而成,消業障靠自己,非靠別人。「人生酬業」自己的業自己了。人在最愁苦的時候只有「老實念佛」、「真心念佛」、「真心懺悔」。
法師結語
情債、命債、錢債,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來生活的。認命,一切以還債想,就會心平氣和的活的開心。從發露善業的心開始做。
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唯一條件是發菩提心。產生分別心,沒有冤親平等的心,做任何善事均無功德。
佛教在台灣是衰,是因各個師兄、師姊出去做功德善事時,並沒有先把家中安頓好,家中的人認識你最深,他們均感受愛心、善心,你在外面做多大的善心,又如何?
聽經、聞法,才能讓自己心安定,相信自己會修善去惡,才是消業障的方法。
要讓小孩子懂得付出、孝順父母,付出一點照顧父母的心,給他學習種福田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