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導老師:上德下真法師 上德下如法師
時間:100年10月19日下午1:30~4:00
[十善業道經講記]
指導老師導讀
◎六成就:信聞時主處眾。
一般經首,都有所謂的六成就。六成就,就是六種成就法會的因緣條件,也就是必須要有六個因緣,才能夠成就一場法會。
為什麼要具備這六件事呢?
1、為了證明此經並不是捏造的(因為有時間、地點、說法和聽法的人),使後世的人能夠相信順受,稱為「證信序」。
2、為了區別外道的教典(如:以「阿漚」為首)。
◎十法界的業因:
-
地獄道:第一業因是瞋恚,忍無可忍之下就火燒功德林,先前所修積的功德一筆勾銷,須重頭再來,過患甚大,故須戒瞋。
-
餓鬼道:第一業因是貪心貪得無厭,收集世間之物的癖好即是貪,法寶、佛法也貪,佛法是教我們明理、覺悟,決不能對佛法起貪心。貪心使令我們於中陰境界時,成為投生餓鬼之因。若是貪財者,會看到金銀財寶境界現前,而歡喜奔赴,等到趨近時,財寶滅去,中陰眾生,瞋心大起,此時中陰身滅去,隨即投生於餓鬼道中。佛弟子不可不慎,應戒除一切貪愛之心,因為輪迴之因盡在自家分寸之間。
-
畜生道:第一業因是愚癡。
-
人道:第一業因是五戒十善。
-
天道:要修上品十善,及四無量心,對廣大眾生發「慈悲喜捨」之心,始能積集往生上界的清淨功德。
-
修羅道:也是修五戒十善,四無量心,但是好勝好鬥傲慢,燒香都要爭第一柱香,上第二柱香都不甘心,為敲頭鐘排多久都無妨,爭強善辯,伶牙利齒,愛比較、計較,果報就在阿修羅以上是六道業因的簡單介紹。
聲聞的因是四諦;辟支佛的因是十二因緣;菩薩的因是六度;諸佛如來的因是平等心
◎心現識變:
佛說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,包括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都是隨著念頭轉變。「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」存心不同果報便不相同。即蕅益大師所講的「境緣無好醜」;宣化上人說「勿論他人非,他非即我非」同體大悲,勿專看別人的缺點,專記別人的過失,世間沒一個好人,沒一件好事,這真是人間之惡道,應該學習憶念別人的善,對於不善的人與事從不烙印在心中。
印光祖師推動三好「說好話、行好事、存好心」,即古語有言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。
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一切唯心,宇宙萬有都是八識所變現的,離開了心,也沒有萬法的存在。所以這個心,具有主宰支配萬法的力量,十法界,身心世界都是唯識所變,此識,即八識。
其中前五識,就是眼識(依於眼根了別色塵)、耳識(依於耳根了別聲塵)、鼻識(依於鼻根了別香臭)、舌識(依於舌根了別滋味,讓你知道它是酸苦甘辛鹹那一個滋味)、身識(依於身根了別痛、癢、冷、熱等等)。
此五識的作用,好像鏡子照這個境界而已,而第六意識管分別,讓你知道看到了什麼、聽到了什麼、聞到了什麼。第六意識很特別,它是依前面五根又依於第七識的「意根」來命名,稱為意識。
為什麼它要依第七識的意根為意識呢?實因第六識與第七識的關係非常的密切。剛才講前五識只是照境,但是沒有分別,你要知道你看到了什麼、聽到了什麼,要第六意識的分別。第六識一分別之後,那個「我」就出現了,第七識馬上起作用,我在看、我在聽,馬上就有我喜歡、不喜歡,我要、不要,就統統都來了,「我」喜歡就貪,不喜歡就瞋,沒有特別喜不喜歡就癡,麻煩就是在第七識加進一個「我」,所以第六識才會依第七識的意根來命它的名稱。
第七識我們叫它做「末那識」。「末那」是梵文,翻成「染污意」。染污恆常於我貪、我癡、我見、我慢,這四種根本煩惱相應,所以稱為染污。它念念有我貪、我癡、我慢、我見,所以第七識才翻成「染污意」。屬於根本煩惱,恆常與這四惑相應,所以稱為染污。「意」是恆審思量。恆審思量,把八識的見分執為是「我」,這個就是第七識的功能。所以又稱為意根。就跟第六識的分別同時,加進四根本煩惱了,所以就我喜歡、我不喜歡,統統出來了,然後無明、顛倒、愚癡,四根本煩惱加進去,以此之故才會生煩惱、造業、輪迴。
第八識稱為「阿賴耶識」。阿賴耶也是梵文,因為它有能藏(能含藏無量劫以來的種子不會壞失)、所藏(一切善惡種子受熏之後,所含藏的地方)、跟執藏(是第七識恆審思量,執八識見分為我,恆常內執,堅固地執持有一個自我的主體,即「我愛執藏」)三個功能,所以第八阿賴耶識就稱為「藏識」。
八個識簡單的介紹完了。我們現在主要就是要弄清楚那八個識它各別作用是什麼,可是它就是一剎那、一瞬間就全部完成了,我們現在只是分開來說,好像有先後,其實它同時作用的。我們舉個例子,譬如我眼睛看到香水百合,我們說是眼識的作用,我怎麼知道它是香水百合呢?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,告訴我說它是香水百合;第七識,就是「我」在看,我看到了香水百合,所以那是第七識;但是香水百合的這個名稱,名言的種子,是我過去熏到第八識成為未來的種子,我憑什麼一看到這個花,就知道它叫香水百合?那個名言的種子,是我過去曾經學習,人家告訴我,或者賣花的人告訴我說,它叫香水百合,這個名言的種子就種到第八識,成為未來的種子,所以我一看到,那個名言的種子馬上就生起現行告訴我說,它叫做香水百合。這樣比喻似乎就能夠明白八識心王,它各別的功能和彼此之間的關係。
學員心得分享
林師兄:
一切法從心想生,惜人常常不理解心,多層唯次空間皆不識心,天天造業從未停止,所以還在六道輪迴,又無法放下名聞利養,妄心我執成就自私自利;老法師一再的告訴我們放下執著、分別、妄想立即能證得果位,但是到現在見惑八十八品,思惑八十一品,我們一品都斷不了,還在造作無量業,這些業就障礙了我們本自具足的圓滿智慧德能;所以修淨土法們的各位要轉念成無念,要修十善業轉惡業為善業,轉妄念為淨念,切記<浄業三福>第一條「孝養父母、事奉師長、慈心不殺、修十善業」此乃造大樓之基礎,願與同學們共勉之。
法師開示與結語:
孩子是債、夫婦是緣、六親眷屬皆是緣,看破放下才能和累世的冤親債主解冤釋結,要深信因果,對自己所愛的人最需要放下,因緣所生也因緣所滅,聚散非定數且皆會過去,但是放下說來容易,作起來不簡單,誠心祈求阿彌陀佛加持,就像老法師介紹日本江本勝博士做的水結晶的實驗,稱讚和辱罵給水帶來兩極的感受,讓我們了解心念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