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導老師:上德下真法師 上德下如法師
時間:100年10月5日下午1:30~4:00
[十善業道經講記]
指導老師導讀
緣起:讀書會初始即設定研習「十善業道經」,因為淨業三福首要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、慈心不殺、修十善業。為喚醒及提昇同學們的學習意識故先行研讀了「了凡四訓」及觀看「天下父母-念親恩」等以為導引;現正式進入經典,深探究竟。讀書會選擇此部[十善業道經講記]是上淨下空老和尚於2000年講述後由學長們記錄整理而成,內容非常豐富圓滿,
相信各位在讀完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益。
正釋經文前有二篇序文及雍正皇帝上諭,均提示出此經的重點,幫助學者能即刻深入立意。印光大師也曾讚雍正皇帝「明心見性」,他以<無量壽經>治國,為盛清奠定了根基,真是極高的智慧。
徐醒民教授序:
佛說八萬四千法門,乃契眾生不一之機。八萬四千乃形容無量之義,緣覺(有佛出世)、獨覺(無佛出世),皆悟十二因緣而得成就。
佛經多義,不說無解-淨空老法師2000年啓講此經,淺言三業善,人皆可行;故贊歎此經,透過老法師的講解,語義契理契機。經言大地承十善生成,而得成就。晝夜思惟觀察善法,令善法念念增長,諸惡永斷;依之而修成就可期。
悟道法師序:
佛四十九年說法,落實十善業道: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、自淨其意是諸佛教。十善業誠為清淨身口意之根,斷貪瞋癡煩惱之本,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。無量壽經云「善護口業不譏他過、善護身業不失律儀、善護意業清淨無染。」濁惡之時邪說競興,故應依善知識正確入門,幸有老法師倡因果之正說,揚佛慈慧之旨,令有緣者知佛正法,明辨是非。遵此則心純淨、行純善、無惡不斷、無善不修、無厄不化,實乃唯一救世真寶。
雍正皇帝上諭:
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,理同出於一原,道並行而不悖;在中國推行覺之教育,教眾生覺悟而非迷信;儒釋道三家,形式上皆以孝親尊師為基礎,教是因,化是果,教化眾生。
人惟不能豁然貫通,紛爭角勝而不相下。煩惱習氣自贊毁他,互相排斥,爭勝而不相下。故以三教之論,無非欲人同歸於善,不論正法邪法均惟心所變,是法平等無有高下,悟即覺正淨迷即迷邪染,故未明心見性前,在十法界內,近正法遠邪法,超越十法界至一真法界,即是圓滿大覺。
老和尚特別指出,雍正皇帝在十善業道經前頒此上諭,即可視之為序言,亦顯見其對此經之重視,此經實為推行佛陀教育教化眾生,利益國家社會的一部重要經典。
經題
<佛說十善業道經>在七種立題喻議屬於人法立題,佛是人,十善業道是法。
「佛」破一品無明,盡一切法身,圓滿覺悟之最高階層
「說」悦,歡喜教化助一切眾生當生成就。
「十」非指數字,代表大圓滿之意。
「善」善惡,止惡。
「業」阿拉耶識深處之資料庫。
「道」自然規律不可輕忽之大道。
「經」契經,貫、攝、常、法。
字字都含無量意,一字可說九十天,所以老和尚一再提醒大眾此經佛家之根本基礎,以此用功決定成就。
法師結語
若人能深信依教奉行,不僅轉移社會風氣,更能幫助國家領導人布施恩澤於人民。清末虛雲老和尚曾云施人一粥勝於佛寺中百拜,行善均在一念心。大慈大悲方學佛之道,惜當權者慈禧太后迷於權力,將佛教國師之教誨陽奉陰違,請法不入心,佛、法不相應,終導至亡國。(有關慈禧太后代葉赫那拉氏亡清的故事,更是典型的因果例證,位居要津者切應引以為鑑)
下次讀書會開始研習「正釋經文」請各位學員依序提出研讀心得,相信都能有所成就。
下列重點摘要請同學們參考:
戒與善的區別:
